新月抱旧月

行星照的博客

速记:我们只能去适应极端天气

与友对话,从一开始抱怨今年很热到说起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。

友: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开始为极端天气做准备。就比如说建筑设计,我设想能够抵御极端天气的建筑,窗户要能抵御强对流(女子睡觉时被大风吹下11楼身亡);楼顶能扛住大冰雹;车肯定不能停在地面,要地下车库,地下车库的话就一定要有抗洪水的预案;空调不能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被晒到无法工作(自身经历);选址不能靠近河边/海边,海平面上升就会淹没房子;不能靠近森林,高温会引起森林大火。现在的建筑远远达不到这些标准。

我:我想起最近看到的新闻,说是极端天气下强对流也增多了,影响航班。有人因为航班遇上强对流天气丧命。而天气预报的精度还没有到能预测局域强对流天气的程度,科学家在努力了,还是蛮可怕的。(公众号知识分子:警报拉响:下一个致命风暴何时来袭?

友:这么一说,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,我最近也觉得在飞机上感受的颠簸变多了。

我:我感觉科学界已经接受极端高温是常态的事实了,最近看到科学家们在讨论让城市冷却下来的方法(《自然》杂志:可以保护城市免受危险高温影响的酷炫技术,基本在讨论不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降温新材料)。

友:我们最后只能去适应极端天气。尽管现在行动已经晚了,但人们还没有到要改变的时候。我想只有人们付出极大的代价,大家才会反应过来需要改变。

我:我觉得大家已经陷入疲倦的状态了。今年因为极端天气引起的灾难太多了,都需要公众的注意力,但是人们已经麻木了。

友:现在大家还是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。气候变化的议题太大,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「反正也改变不了什么」,但其实不是的,有很多事可以做。面对极端天气,最需要的就是社群合作。社群就是我们适应极端天气的一种形式。我想未来我们会从社群中获得对极端天气的resistance(抵抗力)。

(之后聊到现在的核心家庭就是让人变得原子化、降低抵抗风险能力的制度,我们需要对人的关系有新的想象,形成更大的社群,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。有空细讲。)

发表回复